i Art主题宣传片速递!看导演王维思和音乐人Dylan大开脑洞!
2019年9月15日,第二届i Art青年艺术计划正式开启招募。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收到了来自全球各地近5000件作品投稿。投稿者极大的热情让我们感到惊喜与欣慰:邮箱中,每天都有新的艺术作品向我们飞来,青年艺术家用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诠释着他们心中的“废托邦”世界;而到了截稿时间,依然有许多人在询问是否可以继续投稿。
▲部分投稿邮件
作为i Art的主办方,我们乐见于此,在此向所有来稿的青年艺术家深表感谢,谢谢你们对i Art的认可、信赖与支持。为了不错过每一件好的作品、挖掘更多的青年艺术力量,我们决定延长投稿时间至2019年10月22日(截止时间10月23日零点)。我们希望,不错过才华横溢、未来可期的你,请感兴趣、还未投稿的青年艺术家把握好时间,向我们发送你的作品。
(具体招募详情见文末链接)
站在未来,观看现在。今年11月,i Art将在原·美术馆呈现出什么样的精彩,原酱和你们一样期待。“酷”、“前卫”、“先锋”这些词不足以概括“废托邦”,当一切都是未知数,在作品初选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的间隙,2019 i Art 决定在此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和大家提前say hi——我们筹备已久的宣传片。
点击视频,进入“废托邦”
全屏观赏效果更佳
▼
●特别形式——动画
是的,今年i Art的宣传片有些不一样。我们选择了最具想象力和创作可能性的动画来呈现对“废托邦”的思考与初步构想。动画并非专属儿童,它更大胆,也更具创造性。我们希望借这只不太一样的宣传片,给予今年i Art艺术家更自由、更无边界的创作环境。
●人类、文明、科技
本次艺术项目围绕人、文明、科技三个视野展开,不进行量化区分,探讨科技在时代中产生的多维度话题。宣传片也正是以这三个板块展开:各色各样的人在科技的影响下发展、呈现着或病态、或先进的文明。太空、机械、数字、赛博格......这种“硬核艺术”,是我们对人与科技的关系的思索的表达之一。
●导演王维思——第一届i Art青年艺术计划获奖艺术家
长期关注原·美术馆的朋友对王维思一定不陌生。去年,她在第一届i Art青年艺术计划上获得三等奖,让许多观众得以开始认识她;今年5月,她的《BER》在原·美术馆爱的艺术全球影像艺术大展上展出,受到许多观众喜爱;而2019 i Art,我们继续邀请到她,共同合作今年i Art青年艺术计划的宣传片。
●BGM——由音乐人Dylan Ebrahimian创作
本次宣传片还有一大亮点——音乐。我们邀请到曾参与电影《邪不压正》配乐创作、且和James Turrell 以及Prada有过合作的音乐人Dylan Ebrahimian为2019 i Art宣传片配乐。正如各位所听见的那样,BGM中低语的人声一出来,便为影片增添了迷幻的太空感、现代感。值得一提的是,这段人声正是来自于《美丽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音乐与画面的完美契合,着实给了我们超乎想象的惊喜。
2019 i Art 青年艺术计划主题宣传片
艺术家专访
王维思
1988年 出生于四川南充
2011年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取得学士学位
2016年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取得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中国重庆
近期参展经历(2016年至今)
2019年 艺术合肥.当代艺术季“解药”实验影像艺术展,合肥,中国
2019年 ISTART ART 童年的秘密,麓湖A4美术馆,成都,中国
2019年 大力水手90周年·奇梦航旅潮流艺术展,西单大悦城,北京,中国
2019年 《爱的艺术》全球影像艺术大展,原·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9年 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媒体艺术)提名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8年 i ART青年艺术计划城市·人的维度,原·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8年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民生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8年 平昌冬奥会媒体艺术项目,平昌,韩国
2017年 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成都,中国
2017年 色体——第六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北京,中国
2017年 超龄儿童,华侨城艺术中心,成都
2016年 AZZ艺术郑州·2016“全球中国”当代艺术展,郑州,中国
2016年 从绘画到动画,金鸡湖美术馆,苏州,中国
奖项
2018 i ART青年艺术计划城市·人的维度 三等奖
2018第三届王式廓奖暨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展入围奖
首届钓鱼城新媒体艺术节主竞赛单元,新锐导演奖,合川,中国
2011年巨人杯独立宣言今日美术馆当代大学生艺术展铜奖, 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年北京电影学院第十一届动画学院奖,最佳实验短片奖,北京,中国
针对本次i Art青年艺术计划,原酱对王维思进行了简单的采访,由她来为我们谈谈宣传片的创作理念及背后的故事。
Q1
原酱:宣传片中出现了大量后现代主义及cyberpunk式的视觉符号,这是你脑海中的“废托邦”世界吗?对于“废托邦”这个概念,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王维思:说实话,“废托邦”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反乌托邦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废”这个翻译里还有另一种更生动和直观的意思,也更贴近当代中国中青年群体在初期赛博社会的状态,比如在主流社交媒体上常常看见的“社畜”、“废宅”、“社恐”等等。
每个人对Dystopia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而我脑海里首先闪现的就是菲利普·K·迪克那张神经质的脸。很长时间,我都会不自觉地把他的脸和《闪灵》中的尼科尔森想象成同一个人。这位作家是连接反乌托邦小说和赛博朋克小说的代表性人物。不同于阿西莫夫的超宏大的科幻史诗,迪克对于未来的幻想更多的是对现实的一些既严谨又疯狂的投射。
▲ Philip K. Dick, 1928.12.16~1982.3.2
一方面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浪潮使当代中国与西方的相对时间在缩短,一方面全球的绝对时间的指针已经行进到了赛博朋克小说里的时代。上世纪中下旬的小说家们的近未来科学幻想,已然慢慢开始成为现实。虽然从《1984》到《神经漫游者》,无数赛博朋克的文学作品在80年代之后再无波澜,但是随后出现的大量相关主题的图像、影像、交互作品则开始占据我们的感官世界。
对我个人而言,类似于电影《千钧一发》那样克制、简约、疏离的世界更符合我想象中的“废托邦”,但在个人的艺术表现上,我仍然乐于展示卡通、怪诞、缤纷的场景,这也是考虑到既要带有一定思考深度和又要让人们喜闻乐见。从猎奇、幻想,到尝试、探索,再到焦虑、反思,与此相关的话题,也许是生活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间,乃至更久之后的人们都无法停止讨论的。
Q2
原酱:影片中有一个与罗丹的《思考者》十分相像的形象,但他身着机械服,且连接了许多管子,你是怎么想到创作这一特别的“思考者”的?
王维思:我选择把罗丹的这件作品改编成了一个赛博格,是因为《思想者》本身既有写实造型的方法又带有现代主义的技法,作为一个经典的艺术作品的符号,它能够被更多人识别和接受,同时它也深具世纪末艺术家们的精神面貌。不同于很多科幻作品里(比如空山基、攻壳机动队、EVA、阿基拉、骇客帝国等)的超级人类形象,这个“思想者”是一个丑陋衰老、皮肤松弛、动作别扭、靠着外部设备维持生命机能的赛博老人,他是千禧一代的忧思的形象化产物。
Q3
原酱:我注意到宣传片中有许多细节来自于你之前的创作,比如下图左下角这个女孩的衣服便来自你2016年的动画作品。她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你平常是否会积累许多有趣的素材,然后进行二次创作?
王维思:这个女孩身上的衣服来自于我们(服装设计团队)今年设计的一款套装,而面料是我们则是用我2016年的动画作品《低保真》中的截图制作的数码印花。这张截图无意中成了我的作品里颇有标志性的图像,它曾经作为艺术品有过一些售卖和私人收藏,也一直是北京ART TALK SANLITUN系列的宣传用图,在今年的淘宝造物节线下活动中,它被大面积印制于公交车身,在杭州武林门一带行驶。
▲王维思《低保真》截图 2016
这张截图描绘的是一个汽车模型加工厂的场景:
大家都在机械工作时,其中一位女工显得心不在焉,因为她正在思考自己的诗稿
我的电脑里塞满了我的手绘草稿以及动画测试的碎片。在制造这些“图像垃圾“时,艺术家可能仅仅出于的是创作的本能或者是为了打发时间的消遣活动,但在需要的时候,这些垃圾经过一番整改和编辑,都可以随时派上用场。
Q4
原酱:影片最后,太空飞船(城市)与巨婴的脐带相连,婴儿的身体里装载着一个机械心脏。可以和我们聊聊这一画面想要表达的内容吗?
王维思:和那个思想者一样,这个婴儿也是个赛博格。一直以来,常见的赛博朋克作品里都绕不开一个根本问题:我们被改造到什么程度,我们就已经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人了?《银翼杀手》(原著为1968年菲利普.迪克的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人类在费尽心思查杀人造人,而在我们看完之后只有一种感觉:我们根本无法区分和割裂他们——不管从生物学意义或者社会学意义上来说。
未来的某一个人如果大脑受到了永久损伤,我们也许可以用人造的大脑去唤醒他的身体。那么,他还是一个真正的”人“吗?——他的肉体仍在,但是自由意志已经被偷换了。或者,我们再想象还有一个大脑尚完好而肢体被毁灭的人,他的整个躯体都是人造的部件组装而成的,那么他和前者,哪一个更接近“人”呢?
这种问题引发的技术上、伦理上、哲学上的争论我们随处可见,也逐渐变成当代年轻人立刻能触发的思考点。因而,我的逻辑就在于此:那个戴着一身盔甲的,外强中干的”思想者“,仍是靠着跳动的血肉心脏在维持自己的思想;而这个崭新的、有着光洁皮肤的婴儿,其内核却是一个冷冰冰的人造机器。而为新生命脐带注入的营养,则来自于一个赛博都市的能量输出,这里面的成分有动力,也有垃圾。这种反差是显而易见的。
要讨论反乌托邦、赛博社会这样的问题,最终还是会回归到 ”人“ 本身。人类曾经生存于自然(或者说来自于超越人本身的力量)制造的空间和时间之中,但我们未来会越来越感觉到我们生存在是一个人造的空间和时间之中,我们将如何去面对呢?
Q5
原酱:在本次创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有趣的事情?
王维思:困难在于我仍然认为我在动画中没有传达好我刚才叙述的内容。我的图像表达能力显然还不及我对于文字驾驭能力,这对于一个动画艺术家来说是很苦恼的事情。这一个月的紧张工作之中,有趣的事情并不多,一切只是按部就班,将粗糙的草稿逐渐填充为成片。
跟Dylan的合作挺有意思,除了常规的工作上的沟通,我们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是每次的声画交替跟进的修改都让我们比较满意。他是个说话温柔腼腆的音乐人,非常专业。
Q6
原酱:去年你是i Art青年艺术计划的参赛者和获奖者,今年,作为第二届i Art宣传片的导演,你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心得,或者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呢?
王维思:今年本来打算投稿参加,由于手头上的一些其他工作,时间来不及了,有些遗憾。但是换一种身份加入i Art也非常好玩。在被动态影音包裹的今天,影像是最直接有效的传达媒介,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动画,i Art能被更广泛和深入地推广的重庆、西南乃至全国和全球。
“赛博朋克”近些年成为国内艺术圈的时兴话题,它是反乌托邦的延续,而我对此一直很感兴趣。今年的i Art青年艺术计划的主题指向跟我个人的关注点不谋而合,让我非常兴奋。巧的是我原本的计划就是在今年做一部动画短片,主题还是一如既往的“高科技、低生活”。这些素材已经在我的脑子里和画笔下存在了将近一年,因此前期的规划和设定过程被幸运地压缩了,宣传片项目一启动,我几乎立刻就投入了制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完成任务,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题材的吸引、审美的合拍、与原·美术馆沟通的流畅。
Q7
原酱:在2019年的i Art青年艺术计划上,你期待看到什么类型/题材的作品?
王维思:在前面的谈话中,我引用和参考的无一例外全是二手经验,这些小说、电影、漫画,全是来自于其他国家的数十年甚至半个世纪前的思考,这是我的短板。因此我更想看到更明确和直接的作品,它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更从内而外,以小见大,同时带有中国人自己的思维特点。我们今天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铺垫和制造出更好的氛围,让我们自己的青年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方式,进而形成更有益的文化思想环境。
/
今年5月,原酱曾对王维思进行过一次采访(Love Artist)。在那次访谈过程中,原酱感受到的是维思的“反差萌”——创作可爱、富有童真的机器人的女孩,其实比想象中冷静、质朴、沉稳。在这一次的采访中,原酱则看到了更真实的一个个体。她富有逻辑、热爱思考,喜欢“赛博朋克”迷幻的酷,也关注工业时代下人们偶尔散逸的诗性。
她是极其认真的艺术家,也是非凡可爱的生活猎趣者。这样的维思,让人怎不爱?
Dylan Ebrahimian
Dylan Ebrahimian生于1991年,纽约作曲家和小提琴家,目前居住在北京和上海。
他既有现场表演的作品,也有储存在固定媒体(多媒体)的作品;不少作品是基于当代音乐会(管弦乐协奏曲)、电影及商业音乐(邪不压正,新星,流浪狗之歌)方面而创作;他也与艺术家、品牌及文化机构有过合作(刘毅/12个月;James Turrell/Gathered Sky;Prada/曹斐)。
在与其他艺术家的合作中,他为这些项目创作了音乐,这些音乐不仅与他们的作品相契合,而且他根据艺术家的意图和过程,创造了一种动态对位(dynamic counterpoint)。2019年夏天,曹斐的电影《新星》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首映,他将作品呈现在一个重新构想的昔日背景下,制作了前苏联和中国经典宣传歌曲的复古-未来主义的电子音乐版本。而在与James Turrell的<Gathered Sky>的合作中,他把James Turrell的光频以一段由大量正弦波群组成的80分钟的声波表现出来。
▲James Turrell,Skyspace(Gathered Sky) in Temple of Wisdom, Beijing 2012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专注于与过去现在、历史和我们尚待描述的事物之间的调停上的同时,也不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音乐技巧和形式。
近期作品一览表(2015年至今)
361/百事可乐(2019;商业)
Gundam(2019;商业)
弦乐协奏曲(2019-2020;首映式待定)新星(2019;电影原声带;导演曹斐;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首映)
诺亚/誓言(2018;室内乐歌剧;在北京东景缘首映)
《邪不压正》(2018;电影配乐;导演姜文)
《12个月》(2017;多媒体构成;艺术家刘毅;在上海首映)
Deluges(2017;多媒体构成;VR演示;在上海喜马拉雅博物馆首映)
Locis(2015-2016;四部短片;导演Hugo Tillman;主演Kaori Momoi)
Music for Furniture(2015;四频道固定媒体组合;首映于上海艺术西岸)
为了让大家对音乐人Dylan Ebrahimian有更多的了解,针对本次宣传片的音乐创作,原酱对Dylan Ebrahimian也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以下采访内容已经过翻译)
Q1
原酱:你无论是学习经历还是创作经历都非常丰富,比如在学习经历上你先后学习过有着古典气质的小提琴和科技而先锋的电子音乐;在工作创作层面您为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创作过音乐,也和James Turrell等艺术家有过合作,甚至很多在商业品牌上应用的作品。可以说是非常的具有混搭感和跨界意义,可以聊一聊你的学习经历对你跨界创作的影响和意义吗?
Dylan:我认为学习,准备和表演小提琴独奏,室内乐和音乐会背景是一个很棒的经验。这是我仍在做的事情,所以它与我的作曲/即兴创作过程,甚至与“电子”或任何其他类型的音乐也有很大关系。无论你是做电子音乐,还是现场表演的音乐,甚至是做声音编辑和设计,归根结底都要塑造词组,放慢节奏,注意细节,并通过选择来对它们做出反应。
我总是对作曲更感兴趣,更对作曲者本身感兴趣,而不是对具体的演奏家和他们的职业生涯感兴趣。但是,我在高中和大学学习的时候也会和流行艺术家、乐队等一起录音和工作,因为我觉得我需要和正在创作的新音乐分开。所以今天,我的工作涉及到许多音乐创作领域---多媒体、电视、电影,还有音乐会、剧院、装置艺术等等。
Q2
原酱:对这一届i Art青年艺术计划展览主题“废托邦”的理解?希望在本届i Art中看到哪种类型的艺术作品?
Dylan:当我听到“废托邦”这个词,我想到了我们必须选择的所有文化参照物,从阿道斯·赫胥黎的小说到《银翼杀手》,再到现在众多正在制作的其他媒体……我们可以回到包士或孟陵……基督徒、犹太人和穆斯林都有启示录,而今天,气候变化威胁和核战争是统一跨文化的全球威胁,所以我们都在不断猜测我们的行动会在未来产生什么后果。威胁总是存在的,我敢断定还有很多威胁我们没有想到…所以有很多废托邦的主题供艺术家选择。
从美学上讲,有一种关于废托邦的思考在我看来非常“旧”,而且已经过时,因为一个人不能一下子完全理解像“气候变化”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问题的所有含义。预测文明的未来比预测天气更难!也许创作这一主题的作品会涉及到我们留意的社会救济,意在强调和回应等等。这样我们就不会忽视它,并能在今后感受其反响。也许其中的一些作品会让我们自嘲所处处境的荒谬,另一些则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一些人明白一些他们之前无法完全理解或掌握的东西。
Q3
原酱:和王维思合作创作这条视频原声音乐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可以跟我们聊一聊创作过程吗?
Dylan:嗯,我第一次从Ader Wu那里看到王维思的其他动画时就发现是这我喜欢的风格。她的作品充满幽默,美丽和恰当的“丑陋”。一方面,工作方式上同其他人一样,我们通过微信联系,打过几个电话讨论这个概念,然后互相发送草图,直到完成为止。当我知道这个话题是关于废托邦,以及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作为参考被提及;当我看到她的动画,它让我想做一个“未来舞曲”,或“不存在的舞曲”,我便决定把音乐串联起来(所有的音乐都是基于12音行),因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对赫胥黎时期在世的许多作曲家(包括他的朋友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来说,是一种声调系统的终点或结论。
由于主题与“废托邦”有关,我回去听了赫胥黎的录音,还发现了他在迷幻药治疗过程中与妻子说话的音频样本,我将其剪辑并收入最终作曲。总之,能和王伟思一起工作,并看到她作品成形的整个过程,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期待不久能再次和她一起工作。
/
在与王维思和Dylan的交谈中,原酱感受到了两个细腻、真诚的灵魂。对待艺术创作,维思和Dylan无疑是认真且专业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积极配合原·美术馆的工作,用出色的动画和独特的音乐为第二届i Art青年艺术计划交出了一份完美的“初答卷”。
某种程度上,这只宣传片可以看作是艺术家王维思和Dylan Ebrahimian对“废托邦”的个人诠释。但“废托邦”的精彩远远不止于此,对于今年的i Art,我们更期待能看到你的诠释。
i Art青年艺术计划是原·美术馆一年一度的青年艺术大事件,也是2019年的最后一个展览。我们欢迎你将原·美术馆变成“未来城市实验场”,在此尽情装载你对“人、文明、科技”成熟或不成熟的思考,试验你对“废托邦”完美或不完美的创作。
2019 i Art青年艺术计划,等你来玩。
重要提示:
本次投稿时间延长至2019年10月22日(截止时间10月23日零点)
招募详情(含具体投稿形式及要求):
【i Art青年艺术计划】2019全球征集:在艺术的废托邦里燃烧与呐喊
2018 i Art青年艺术计划回顾:
- End -
原·美术馆由东原地产集团于2016年创办,位于重庆市南滨路东原1891商业建筑群落中的滨江球体建筑,因其独特的造型,又被誉为“重庆眼”,是立于“长江岸,观世界”的先锋艺术场所。美术馆面积近2000平方米,并带有临江无敌观景的高空露台,是集个性化景观建筑、艺术专业场馆、艺术收藏品鉴、公共艺术教育、时尚潮流策动发布以及高端消费社群互动的跨界空间,可支持架上、雕塑、装置、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戏剧、舞蹈及音乐形式的呈现。
原·美术馆以“直抵人心,引领城市的艺术与美学教堂”为自身定位,并践行“做每一个人的美术馆”为宗旨,通过策划举办兼具学术性、先锋性、潮流性和话题性的艺术展览、文化公教及跨界时尚潮流活动,成为连接大众、提升大众审美与“艺商”的策源地。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am - 21:00pm
(每周一闭馆)
地址
重庆市南滨路东原1891中段